《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 授课教师:熊智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 分:4 学分 总学时数:72学时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教材:杨胜刚、姚小义主编,《国际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一、使用说明 1. 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开放经济为前提,研究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与运动的规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际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发展动态、掌握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际金融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综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金融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这种综合性可以从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两方面认识。从横向比较看,尽管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但内外均衡问题本身决定了在研究中不可能局限于原有的某一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分析不同汇率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时,势必要突破只对经济的货币面进行研究的做法,而是比较广泛地涉及到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从纵向比较看,国际金融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一国经济的内部部分、涉外部分、以及国际间的经济关系这一传统上由不同学科进行分工的领域,并且将这三者由内外均衡问题贯穿起来成为一个严密的学科体系。 第二,宏观性。既然国际金融是以内外均衡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那么它的分析视角必然主要集中于经济的宏观方面,主要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来分析把握问题,从而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以及统一的分析框架。 第三,政策导向性。国际金融是以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内外均衡问题的日益突出的基础上的,因此国际金融自产生起就具有非常强烈的政策意义,这一鲜明的政策性是很多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本领域三大支柱,即外汇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通过这三大支柱的阐述,引申出国际货币制度、外汇交易、外汇风险、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机构等内容。 2.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课程,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运行的基本原理,熟悉国际融资、国际投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等操作技术,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的能力,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与开放过程中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3. 教学时数 计划学时:72学时 4.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及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 面向专业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工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国际收支 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及主要内容,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影响及调节措施。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述 1. 国际收支的概念 2. 国际收支的特征 3.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4. 国际收支的经济意义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 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格式 3.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1. 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 2. 国际收支的失衡 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1. 国际收支失衡的市场调节机制 2.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3. 国际收支失衡的国际调节 4.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节 第五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 1. 我国国际收支及其统计的发展 2.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重点: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难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第二章 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 了解外汇的基本概念、种类及作用、汇率的决定基础,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及换算、各种汇率制度的区别,理解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1. 外汇概述 2. 汇率及其分类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 汇率决定的基础 2.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3.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 外汇市场 1. 外汇市场的基本概念及构成 2. 外汇市场的种类 3. 外汇市场的特征 第四节 外汇交易 1. 外汇交易及其基本种类 2. 外汇市场的行情解读 3. 外汇交易方式的创新 重点:外汇的概念、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难点: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 本章主要讲述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联系汇率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外汇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我国外汇管理、人民币可兑换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据以分析实际问题。 第一节 汇率制度 1. 汇率制度及其分类 2. 关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1. 货币局制度 2.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3. 货币替代和美元化 第三节 外汇管制 1. 外汇管理概述 2. 外汇管制的方式 3. 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四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 1. 我国的外汇管理 2. 人民币汇率 重点: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 难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第四章 国际储备 了解国际储备的概念及作用、我国的国际储备特点,掌握国际储备的各种构成及其含义,理解国际储备规模管理与结构管理内容、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1. 国际储备的含义及特征 2. 国际储备的来源 3. 国际储备的作用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结构及其演进 1. 国际储备的结构 2. 储备货币分散化及其影响 3. 国际储备中的南北矛盾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1. 国际储备的需求 2. 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3. 国际储备的机构管理 第四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问题 1.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 2. 我国外汇储备的总量管理 3. 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重点:国际储备构成、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难点: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 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作用、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及其内容、亚洲货币市场,理解掌握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构成及其特点、亚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与运用。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1. 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及类型 2.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 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4. 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第二节 欧洲货币市场 1. 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2.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 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 4. 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 5. 欧洲货币市场构成 6. 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国际资本市场 1. 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2. 国际债券市场 3. 国际股票市场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 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 2.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现状 重点: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及其特点。 难点: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及特点。 第六章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第一节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1. 国际金融风险的含义 2. 国际金融风险的特征 3. 国际金融风险的类型 4.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与目标 第二节 外汇风险概述 1. 外汇风险的含义 2. 外汇风险的类型 3. 外汇风险的构成及经济影响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 1. 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2.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3. 外汇银行外汇风险管理 第四节 其他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1. 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利率风险管理 2. 国际融资中的国家风险管理 3. 国际投资中的政治风险管理 4. 国际金融风险新的表现形式:跨国企业操作风险 重点: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 难点: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有贸易策略法、金融市场交易法和企业内部管理法、银行外汇风险管理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介绍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类型和特点,了解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利益与风险,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1. 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2.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3.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 1.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 2. 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 1. 国际债务概述 2. 国际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 3. 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第四节 投机性冲击与国际金融危机 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投机性冲击 2. 投机性冲击的立体投机策略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典型投机性冲击与金融危机回顾 4. 金融全球化与投机性冲击的新特点 第五节 中国的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债务问题 1. 中国的直接利用外资 2. 中国的对外投资 3. 中国的外债与外债管理 重点:国际资本流动 难点:投机性冲击和立体投机策略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及种类、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作用及弊端、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掌握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1.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1.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2.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5.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四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1.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产生 2.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3.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特点 4. 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 5.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6.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1.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2. 欧元启动的意义 重点: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和特点、欧洲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 难点: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货币体系。 第九章 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 了解世界上各主要的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业务活动等相关内容。 第一节 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世界银行集团 3. 国际清算银行 第二节 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1. 亚洲开发银行 2. 非洲开发银行 3. 欧洲投资银行 4. 泛美开发银行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协调 1. 国际金融协调及其理论基础 2. 国际金融协调的内容与形式 3. 国际金融协调的实践 第四节 《巴塞尔协议》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 1. 《巴塞尔协议》 2. 《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 重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活动。 难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的业务活动。 第十章 国际金融理论简介 了解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怎样演绎和发展的,对指导人们认识和分析国际金融问题和现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际收支理论 2. 战后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 1. 购买力平价说 2. 利率平价说 3. 国际收支说 4. 资产市场分析方法 5. 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第三节 汇率制度理论 1. 固定汇率制度理论 2. 浮动汇率制度理论 3. 蠕动钉住汇率制度理论 4. 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国际储备理论 1. 国际储备需求理论 2. 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理论 第五节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1.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 2.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六节 货币危机理论 1. 传统的货币危机“代际理论” 2. 货币危机的其他解释 第七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构理论 1.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历史发展 2. 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实践 重点: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制度理论 难点:汇率决定理论及其主要模型、国际货币危机新理论 三.参考文献 [1] 李小北 《国际金融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 刘舒年,《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2版 [3] 谢太峰等,《国际金融配套题解》,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4] 王桂姿,《国际金融自指导》,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5]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 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 姜波克,《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 丁育生,《国际金融业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陈国强,《国际金融产品交易技术》,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10] 迈克尔•梅尔文[美],《国际货币与金融》(中译本),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