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实践队开展实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
为进一步贴近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调查水资源和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旅游产业所起到的作用,7月8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萍水乡逢,情系新泉”社会实践队在新泉乡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调研组成员兵分两路,开展关于水资源以及红色文化的实地调研。
乡村振新路,大做“水”文章
新泉乡物华天宝,境内水资源尤为丰富。据悉,新泉乡水量丰沛,日涌出量在3000吨以上,且水质较为上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矿泉水制造业是新泉的传统优势产业,居民介绍,乡内有月池、大安山泉等家喻户晓的矿泉水厂。特别的水资源也使新泉豆腐远近闻名,全乡大大小小的豆腐作坊也有几十家,传统工艺生产的豆腐洁白如玉,软滑细嫩,甚受当地人喜爱。
政府注重对水体质量的保障,对于在河流两岸开展的养殖业、竹产品加工业都会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加大袁河河道整治、片区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村清洁工程项目的推进,全力保护山口岩水库水源的干净清洁,从源头确保市区供水质量。由于每年汛期导致的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会导致河水含沙量增大,而居民日常饮用水大多源于当地河流,居民表示供水系统似乎虽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但部分居民的饮水问题并未得到及时解决,当地政府也致力于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实践队员们来到镇上的村委会,就乡村振新系列问题采访了新泉村支部副书记曾连春。她表示,近年来新泉乡把握芦溪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机遇,着力发展特色温泉开发项目,同时利用好武功山这一地理标志,围绕“魅力新泉,养道小镇”打造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新。听了曾副书记的一席话,志愿者结合之前的入户调研结果一致认为,“水”是新泉乡发展乡村振新战略的敲门砖,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对增强人民幸福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需提升,应承“红”文化
新泉乡是有着丰厚红色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是三五九旅的发源地,是陈毅、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为深入挖掘中华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重温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队员们在当地热心村民的带领下,实地走访调研新泉红色文化馆。
队员们怀着对实地调研的饱满热情,冒着大雨,徒步行走约一小时来到了目的地,当地志愿看守文化馆的老人热情地迎接队员们的到来。老人虽已年近古稀,但仍神采奕奕地为队员们详尽地介绍了在硝烟战火中成长壮大的三五九旅。当老人讲述到湘东独立师在建立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便成功开创了以大安里为中心的武功山苏维埃根据地时,不禁赞叹红军在风雨如磐的岁月中浴血奋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队员们在参观文化馆的过程中不断向老人提问,他一一耐心解答,为队员们讲述抗战时期的奋斗历程。在问到老人义务坚守岗位的原因时,他答道:“不想让这段历史随岁月流逝,便是坚守的意义所在。一名队员在调研心得中如是写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要求传承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让红色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收获真知,便是实践的目的所在。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更应该积极投身于深入基层的实践中,接受教育并传播新思想,磨练自身意志品行并甘之如饴,继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新青年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文/图 国际教育学院 曾瑶 张宇 吴宇彤 陈敏弘)